【先氏家谱源流】先氏的起源

    中华先氏网 2016年3月17日 先本伦


一、先氏的起源

姓氏是人的根,是祖先的魂,是凝聚力,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。血缘观念和崇祖意识是中华民族具有敬老和重视血缘的传统。

1、先氏家族的渊源考证

先氏为晋国著名卿族,《国语·晋语四》中记载: 文公刚即位时,“胥、籍、狐、箕、栾、郤、柏、先、羊舌、董、韩,实掌近官。”以上十一个家族为晋国旧姓,也是支撑起晋文公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先氏的具体渊源已不可考。《通志》中说: “先氏——晋大夫先辅之后,世为晋卿。”似晋国大夫先辅为晋国先氏宗族的创始人。先氏应有数个分支,具体也不可考。

相传,帝尧时,有陶唐氏后裔受封于刘,其后裔以刘为姓。

尧崩,舜继位,又封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,直到西周被周公灭掉。从此,唐侯子孙中有人始以唐为姓。周公灭唐后,周成王改封唐侯的直系子孙于杜(今陕西西安东),这支唐姓史称唐杜氏。至周宣王时,唐杜国国君桓在朝任大夫,人称杜伯。杜伯是夏代孔甲时期,尧的裔孙刘累的后裔。周宣王43年即公元前785年(晋国穆侯26年),杜伯无辜被周宣王杀,杜伯的子孙除少部分外逃,多数人留居当地以杜为姓。

杜伯无辜被周宣王杀后,杜伯之子隰叔逃往晋国,后任士师官,子孙以官名为姓,姓士,晋国大夫隰叔的儿子士蒍曾孙士会,士会后任军中元帅,分封于随(今山西介休)、范(今河南范县东南)史书称士会为随会,范会,他的子孙名随其姓分为士、随(隋)、范、刘四支姓。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31年晋襄公7年,先蔑、士会因晋襄公卒、赵盾派他二人去秦国接雍回国继位,后赵盾反尔,反派兵杀了雍,先蔑 、士会举家去了秦国。三年后,士会回到晋国,留居秦国的子孙姓刘。

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后做了士师官,后任大夫封于先,他的后裔随其姓。先丹木、先友在晋献公时期(公元前676年—前651年在位)为晋国大夫。先轸是晋文公的“五贤士”之一,后任中军元帅,受封于原(今河南济原北,史称原轸),他的子孙分为先、原二支姓。如先轸的后裔先榖,又称原榖。

2、先氏家族的兴起

先友与先丹木是《左传》中最早见于记载的先氏家族成员了,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中记载了公元前660 年,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攻打东山皋落氏(今山西昔阳县古城西北25公里皋落镇)。而晋献公又“衣之偏衣,佩之金玦。”明显的表现出了对太子申生的疏远。当时先丹木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担任下军统帅罕夷的车右,而先友担任太子申生的车右。

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中,统帅的车右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,负责保护主帅。根据先友与先丹木担任了太子和下军统帅的车右,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来看,先氏在晋献公时期应该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了。虽然先氏家族何时来到晋国已不可考,但毫无疑问,此时的先氏家族已开始兴起。晋献公时期的晋国,国势已经开始强盛了,先氏家族也随着晋国的发展开始进入诸侯争霸的历史舞台。

3、先氏家族鼎盛与辉煌

先轸: 先丹木之子,居蒲城,字子载,也称原轸。初为下军之佐,后升中军元帅,职掌国政。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也是带领先氏家族走向辉煌的功臣。先轸英勇善战,忠于国事,深于谋略。公元前633年,晋文公作三军时,先轸以“有谋”而得任下军之佐。前632年,晋、楚两个超级大国在城濮展开了第一次决战,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一战而定,而这次战争晋国的统帅,就是整个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的——先轸。城濮之战中,先轸指挥有方,大破强楚,为晋文公称霸诸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城濮之战晋国的胜利标志着晋国的崛起,晋国的霸业开始形成。晋文公死后,秦军伺机进犯,先轸又在殽山布阵截击,大获全胜,进一步巩固了晋国的霸业。

公元前628年12月,晋文公重耳去世,晋襄公即位,雄心被长期压抑的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,正好,三年前留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给穆公打报告:郑国人让我把守他们的北城门,如果我们出兵突然袭击,郑国就是我们的了!这可谓是正中下怀的信息。,穆公年纪已经这么大了,再不赌一把这辈子也就没机会称霸了。于是在前628年这年的年底,他派大军向东进发,被先轸打得大败,秦军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位主将无一漏网。但是嫁给文公的秦国公主毕竟是秦国人,她为秦国说话了,她对襄公分析,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是罪魁祸首,秦国君还是不错的。如果把他们“引渡”回去,秦国会自己惩办他们,那么秦晋之间的关系就依然良好,晋国就不会丧失一个重要盟友了。于是晋襄公就把他们放了。第二天早上先轸上朝,正准备和大家研究如何处置秦国的俘虏。却听到襄公对自己说:夫人要求放人,我照办了。这一下先轸的确恼火了,自己亲手创造是战争成果白白丧失了不说,日后会有多大的麻烦啊!于是他对新君发火了:将士们浴血战斗在疆场上抓住了他们,现在你因为一个女人就在国内给放了,丢失自己的战斗成果去帮助我们的仇敌,晋国快完了!还觉得不解气,他狠狠对着国君啐了一口。一阵头晕之后,襄公才缓过神来,赶忙派自己的老师阳处父去追,但是到黄河边,敌人已经在船上了。

气话是说了,唾沫也吐了。回来后,先轸却是寝食难安:是的,自己的言行的确是为了国家,没有一点别的意思。但是新君刚立,作为第一大臣,自己带头这样不把国君放在眼里,别人会怎么看,怎么想怎么做呢?这就是自己对国家的忠吗?国君宽容,不处分自己,如果自己这样心安理得的接受宽容,将来晋国会怎么样呢?
  就在这一年八月,晋国与逐渐嚣张翟人开战。先轸的军队又一次大获全胜,晋国的军、政治新秀郤缺(冀缺)还俘虏了白翟的国君。战争的最后时刻,看到自己最后一战即将顺利完成,先轸脱去盔甲独自一人,单骑赤膊冲入敌军,往来驰骤,狄人大惊,连忙下令放箭,无数利箭将先轸苍老的身躯射成了一个刺猬,终因流血过多不支倒地,他拼尽最后一口气跃上马背,仰天大呼一声:“为将者马革裹尸,快哉!”然后瘫倒在马背上,力竭而死。先轸用世界上最壮烈的自杀式攻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作为一个将军,他要死也要选择战死疆场这个最光荣最有尊严的死法。
    杰出的军事统帅先轸自杀一样的战死,晋襄公感慨不已,回师后,以“三命”( 公侯之卿受三命) 的隆重礼节,任命先轸之子先且居为中军元帅,继承父亲的职位,直到公元前622 年先且居去世。

先氏父子掌管晋国军事大权整整十年。这十年,毫无疑问也是先氏家族最辉煌的十年,先氏家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。先且居有军功,能善事国君,居其位而称其职,也可谓是公忠体国的贤能将才。虽然先且居没有达到先轸那样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高峰,但是先氏家族在先且居执政的年代依然在蓬勃发展。

4、先氏家族的发展与衰亡

   (1)先蔑奔秦。先蔑也是先氏家族的一位重要成员,公元前632 年冬,晋文公霸主地位确立之后,为了抵御北边的戎狄,晋文公在三军之外另设立“三行”,先蔑担任其中左行的主将。

公元前621年春,晋国因为去年多名将军去世,箕郑父升迁为为上军主将,而先蔑也相应担任下军主将。此时,晋国人才缺乏,董之蒐以后,赵盾担任中军元帅,自此,晋国的政权开始转移到以赵氏为代表的卿大夫手中去了。晋襄公去世后,赵盾派先蔑、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来即位,但是后来赵盾改立了灵公。于是,先蔑又不得不跟随赵盾和秦国送公子雍的部队作战。战争结束后,因为曾经迎接过公子雍,害怕将来会受到晋灵公的报复,于是先蔑、士会双双逃亡到了秦国。士会几年后回到了晋国,而先蔑则再没有回到晋国。这也许是卿大夫之间相互倾辄的结果,但其中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知道,这也许是先且居去世以后,先氏家族走向衰落的先声吧。

   (2)先克与先都的内讧。先克是先且居之子,公元前622年,赵衰、栾枝、先且居、胥臣都去世了,“六正”的位置一下腾出四个。公元前621年春,晋襄公在夷重新任命将帅,本来打算提拔箕郑和先都担任上军将和佐的,但是这时候先且居的儿子先克站出来说:“狐偃、赵衰的功劳是不应该忘记的,应该提拔他们的儿子贾季和赵盾。” 襄公觉得有道理,就采纳了,这样,四个空位只剩下了两个,先都仅仅得到下军佐的位置,派名第六,而比自己嫩得多的先克担任了中军佐的位置,极其生气。尤其公元前621年8月,赏识自己的晋襄公去世,赵盾掌权,和先克打得火热,自己却更受冷落,实在出不来这口恶气。公元前618年,忍无可忍的先都串联箕郑父、士縠、梁益耳、蒯得,决定报复,正月,他们派刺客刺杀了先克,就在当月,先都、梁益耳被赵盾杀死。

先克与先都都是先氏家族中位高权重的代言人,在晋国六卿中都占据了显要的地位,如果两人齐心协力,未必不能造就先轸时代先氏家族的辉煌,但是他们之间的内讧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,对他们而言,夺权身死是他们最后的归宿; 而对整个先氏家族而言,牺牲掉的却是崛起的机会。从此以后,先氏家族在内斗中逐步走向了衰落。

(3)先氏家族的终结者——先縠[hú](也有记载为先谷)。公元前597 年晋师救郑。荀林父將中军,先縠担任中军佐。因为与荀林父意见不合,先縠擅自行动,导致晋楚邲之战中晋国大败。公元前596年春,先縠蛊惑赤狄攻打自己的国家,先縠已经成为晋国的内患。这年冬天晋国追究他招引赤狄的责任,并惩罚他在邲之战中的责任,二罪归一,先縠被处死,先氏家族也遭到了灭族命运,从此,先氏家族彻底退出晋国的政治舞台。



分享按钮>>【先氏网新闻】2016年清明先氏理事会议通知
>>【何氏源流】我族洪湖中府何氏祖籍及祖人之考辨(定稿)